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基础研究

  • 基于小鼠肝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张东芳;张煜;赵清;何岩涛;常影;纪朋艳;王程;

    目的 比较代谢综合征(MS)模型与健康小鼠肝组织蛋白质表达差异,初探MS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和10%果糖溶液喂养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MS疾病模型(MS组),以健康小鼠为对照(CON组),检测小鼠MS症状指标,包括体重(BW)、腹围(AC)、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sINS)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动脉收缩压(SA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两组小鼠肝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DEPs)进行功能聚类分析,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筛选MS发病机制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结果 MS组和CON组小鼠在BW、AC、FBG、sINS、IRI、SAP、TG、TC、LDL-C、HDL-C各种症状指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组织中筛选出527种DEPs(430种上调和97种下调),涉及6项亚细胞定位、29项生物学过程、15项细胞成分、17项分子功能、33项结构域、37项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发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中PPARα、与TH信号通路相关的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糖酵解/糖异生途径中己糖激酶-2(HK-2)可作为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结论 小鼠M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PPAR和甲状腺激素等信号通路调控PPARα、SREBP1、HK-2等蛋白质表达水平,进而调节糖酵解/糖异生途径、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有关。

    2025年04期 v.46 241-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0K]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GC-MS/MS法测定加味西黄丸中麝香酮的含量

    杨艳;王星;李玉华;于文杰;刘杨;李乐乐;关皎;于春宇;朱鹤云;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MS)测定加味西黄丸中麝香酮的含量,为加味西黄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分离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50℃,保持0.5 min,以25℃/min速率升温至200℃,保持5.5 min,以15℃/min速率升温至250℃,保持1 min),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0∶1;质谱条件:采用电子轰击源(EI源),轰击电压为70 eV,进样口温度为250℃,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杆温度为150℃,辅助接口温度为290℃;采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对麝香酮和内标(异补骨脂素)进行测定,用于麝香酮和内标检测的离子对及碰撞能量分别为:m/z 238.1→m/z 98.0(CE=10 eV)、m/z 186.2→m/z 158.0(CE=15 eV),溶剂延迟时间为3 min。结果 麝香酮保留时间为7.6 min,内标保留时间为6.6 min,麝香酮浓度在0.25~8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麝香酮/内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63×10~(-1)X-5.57×10~(-3)(r=0.999 1,n=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值均在3.0%以内,平均回收率为98.5%,6批样品中麝香酮的含量范围为1.37~1.53 mg/g。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GC-MS/MS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为加味西黄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6 249-25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临床应用

  • 渐进式Ⅰ期心脏康复对CABG患者围术期的干预效果研究

    刘晶晶;黄慧;章固欣;

    目的 探讨渐进式Ⅰ期心脏康复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围术期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80例CABG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指导,试验组进行渐进式Ⅰ期心脏康复训练指导,为期2周。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WMD)、简易疲劳量表(BFI)、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身体功能、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BFI、SAS和SDS得分均较前降低,6MWD距离、生理和心理健康总分均较前升高,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干预过程中试验组75%的患者可完成60%~80%的监督课程,25%的患者可完成了80%以上的课程。患者对干预过程满意度为非常满意20例,满意16例,一般4例。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 对CABG患者围术期实施渐进式Ⅰ期心脏康复能够改善患者身体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调节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建立起规律的锻炼习惯,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2025年04期 v.46 253-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间歇性运动训练和持续性运动训练对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蔡传凤;林欢欢;张秀梅;洪静芳;

    目的 比较间歇性运动训练和持续性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各30例,训练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持续组进行持续有效负荷骑行,间歇组进行间歇期为3 min的间歇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理反应、功能能力、呼吸困难、心理健康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和Brog呼吸困难评分均较前降低,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前升高,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间歇组耗氧量、CO_2释放量和每分通气量均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持续组。干预后两组慢性呼吸疾病问卷得分较前升高,焦虑和抑郁得分较前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36活力和心理卫生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间歇组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领域评分较干预前和持续组有所改善。结论 间歇训练和连续训练在改善COPD患者运动能力、呼吸困难、心理健康和HRQoL评分方面具有同等效力,间歇训练在患者心肺运动负荷方面表现更佳。

    2025年04期 v.46 258-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小组负责制下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石颖;王晓婷;熊雪松;

    目的 评估小组负责制下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效果。方法 32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0)和观察组(n=16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评分除情感职能一项外,其他各项评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QI各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组责任制框架下实施的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骨折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有效地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2025年04期 v.46 263-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2例卵巢癌患者临床用药监护

    韩爽;

    通过对2例卵巢癌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表明,临床药师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用药干预对于癌症患者的生活和生存期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46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公共卫生

  • 药物治疗管理在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索琳;孙丽丽;张博;张风英;张晓辉;王佳;

    目的 评价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的服务模式在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山西省阳高县15个村采用整群随机方法,将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配到MTM组(8个村)与对照组(7个村)。对照组由村医行常规管理,MTM组除常规管理外,还接受MTM服务。两组患者在6个月后进行血压、体重及腰围的检测,用以评价MTM的应用效果。结果 6个月后,MTM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达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水平分级情况显著改善,BMI与腰围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M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降低相关发病重要风险,优化药物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基层高血压病的医防融合。

    2025年04期 v.46 272-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心理引导在高校医院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商永梅;张文霞;

    目的 将心理引导融入医院日常治疗中,提高医院的疾病治疗效果,增加学生身心健康的水平。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出100名感冒、胃痛、呕吐、腹泻等常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应用奇偶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辅以深度心理引导。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焦虑水平降低率、对医生的信任度、治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反馈率等方面的差异。对每位患者5个方面评分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2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心理引导介入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幅度提高,焦虑水平明显降低,对医生的信任度显著提高,治愈时间显著缩短,治疗效果反馈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引导在高校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康复、增强医患沟通与信任,提升患者满意度。

    2025年04期 v.46 27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军队疗养机构康复医学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彭国良;杨萍;王欣;胡慧中;

    在奋力开创军事斗争准备新局面背景下,提升疗养机构康复医学保障能力,推进军队疗养机构转型重塑与建设发展十分必要。准确分析军队疗养机构现阶段开展康复工作优势及存在问题,从充分发挥疗养机构的潜力作用、加快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康复学科建设、加速技能培优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筑牢专业特色和科研支撑等方面进行创新思考,提出实践探索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军队疗养机构建设发展的新路子,做精做细、做大做强军事康复医学学科,推动疗养机构又快又好发展,保障部队官兵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为适应新形势下军队使命任务要求,军队疗养机构以区域康复中心创建为着力点,深化改革、拓展职能、创新机制、高效融合,为有效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强力支撑。

    2025年04期 v.46 281-284+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微创手术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邓涵文;蔡建辉;车成日;王树伟;杨哲智;

    肺癌的患病与死亡率占比在恶性肿瘤中居前列,仅次于消化系统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因此及时诊断并治疗的意义重大。手术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如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治疗肺癌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微创手术创伤小,并且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明显优势。电视胸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等微创手术方式逐渐成为肺癌外科治疗的主流。这些微创手术可以让患者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保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手术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预后,而且推动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期 v.46 285-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TMEM16A在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皓;习诗婷;叶纯希;徐栋宇;李君龙;李欣童;

    钙激活氯离子通道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并参与众多生理功能,其分子基础为跨膜蛋白16A(transmembrane protein16A,TMEM16A)。近年来研究发现,TMEM16A的表达通过转录、表观遗传和microRNA进行调控,同时研究发现TMEM16A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并且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不同。该文综述了TMEM16A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展望了TMEM16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v.46 290-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肌少症筛查、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白雪;崔立敏;许佳阳;

    肌少症即肌肉减少症,是涉及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与老年衰弱、失能等问题紧密相关,严谨的筛查工具、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可降低其不良影响。本文总结近年肌少症筛查工具、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为早期筛查及临床干预制定合理化方案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6 295-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1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鸦胆子油乳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丁钰恒;蔡建辉;车成日;

    现代医学在癌症方面建立起了庞大的治疗体系,其中以手术和放、化疗等经典的治疗手段为先导,同时中医、免疫以及靶向药物的开发等也在蓬勃发展以补充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鸦胆子油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通过研究证实鸦胆子油乳中的脂肪酸、苦木素类、三萜类等化合物等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迁移、自噬等多种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且在临床上针对肺癌、肝癌等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本文梳理鸦胆子与各类肿瘤之间的关联,涵盖其具备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以及相应的作用机制,力求为后续深入探究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给予有价值的参考与指引。

    2025年04期 v.46 30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3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医学教育

  • 药学专业教育的创新之路:基于“STEM”理念的改革探索

    刘畅;孙海明;王春梅;徐广宇;郭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有的药学培养方案无法满足药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基于“STEM”理念,通过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及引用信息技术教学三个方面改革培养方案。通过改革,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考研率明显上升。因此,融入“STEM”理念的药学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未来药学发展需求。

    2025年04期 v.46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大学生情商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新路径

    张艺馨;李永刚;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情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将情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整合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探索将情商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一种以情商教育为切入点,专业知识教育为主线,心理健康教育为落脚点的整合教育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同理心、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认知等情商技能,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其抗压能力、自尊和自信,以及改善人际关系。

    2025年04期 v.46 3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以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冯小雨;杜鹃;

    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是医学院校最基础的工作。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公共卫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以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考试为导向,依托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虚实结合的TBL教学法,初步探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课程质量达到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目标。

    2025年04期 v.46 314-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三教改革背景下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王明弘;李雨桐;

    数字化时代,实施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急危重症护理人才,探索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改革效果。依据课程急、危、重特点,实施三教改革,打造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采用新型融媒体教材,重构基于急危重症护理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运用融合式教学,将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与急救知识相融合,线上学习、线下汇报与成果展示相融合,临床现实应用与虚拟仿真项目相融合,提升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质量,实现急危重症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2025年04期 v.46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